【資料圖】
“中國是陶瓷的故鄉,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龍山文化都有精美的彩陶、紅陶、黑陶器等,秦漢釉陶到唐宋三彩,陶器在中國源遠流長;夏商時期的原始瓷尊、漢魏青瓷到隋唐白瓷、宋元名瓷,歷代都有著名的陶瓷窯口,創造了中國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……”6月22日正值端午節,不少游客扶老攜幼走進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飽覽精美的陶瓷珍品。館長何飛在展館當起了講解員,根據展廳代表性文物,為觀眾現場講解起了“中國陶瓷史”。中國人需要學點陶瓷知識面對觀眾,何飛首先向大家普及了陶、瓷的基本知識,即陶和瓷的區別。“總的來說,陶和瓷的區別有三點。”何飛表示,一是燒造溫度不同,大部分陶的燒制溫度為600至800攝氏度,整體上1100攝氏度以下的都為陶,而瓷的燒造溫度在1200攝氏度以上。
另外,陶和瓷的區別還在于瓷是施釉的,而陶無釉;最后,瓷所含的金屬物質較多,大部分為鐵、鋁等礦物質。陶瓷是古人的“DNA” “新石器時代,伴隨著農行和畜牧業的發展,火的長期使用,陶器出現了。陶器的發明使生產力水平得到質的飛躍,使得先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;同時,生活的逐步穩定,也為先民們提供了創作藝術的基礎。”說到“陶”的出現,何飛娓娓道來,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發展中,從素陶到彩陶,從陶器到陶瓷,從先秦到明清,不同時代的陶瓷有著不同的器型、不同的工藝,體現著時代的烙印,伴隨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全過程,“可以說,陶瓷就是古人的‘DNA’,它物證著每一個歷史時代的經濟、文化的變遷。”
跟著何飛的腳步,觀眾在展廳看到不同時代的陶瓷藝術的代表作,僅新石器時代就有馬家窯文化紅陶彩繪罐、紅山文化紅陶壺、仰韶文化彩陶盆、大汶口文化白陶環柄杯、龍山文化黑陶雙系罐等。而夏灰陶爵、西周青瓷尊、春秋人形俑、東漢褐黃釉狗、唐三彩盤、北宋三彩劃花梅瓶、元鈞瓷雞心罐、明孔雀藍釉黑花雙耳爐等陶瓷珍品,令人仿佛徜徉于數千年的陶瓷藝術長河中,在欣賞陶瓷的同時,也溫習了一次中國文化史。藝術高峰值得品味 ?在陶瓷珍品琳瑯滿目的展廳,穿越式暢游陶瓷藝術長河的同時,何飛還針對幾件別具一格的展品進行了專門的講解。“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,中國就有圍棋的出現,但棋盤的大小一直在變化,直到隋代才逐步固定位19道格的形式,并沿用下來。”在青釉下棋俑前,何飛停下了腳步,講起了圍棋的起源。白瓷在北朝開始出現,但真正燒制成功、技術成熟則在隋代,與北朝相比,隋代的白釉瓷燒制工藝有了長租的進步。“隋存在的時間雖然短,但在陶瓷的發展史上卻是個承前啟后的時代。隋代陶瓷中的白釉瓷器也是它最典型的代表。北方尚白,南方尚青皆是由地域文化差異及民風民俗的不同而產生的,陶瓷史上的‘南青北白’也是從隋代開始劃分的。”在隋白釉罐前,何飛詳細講解了白瓷的特點與歷史背景,令觀眾感嘆收獲滿滿。“看了這么多陶瓷展品,真實令我大飽眼福,也學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知識。”一位觀眾告訴記者,陶瓷文化精彩紛呈、源遠流長,從中折射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,今后也會加強進一步的了解、學習,“大家都知道中國‘China’也是瓷器的意思,我想,中國人都應該學習一些陶瓷知識。”記者 左麗慧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2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
頭條 23-06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