欠債、眾叛親離,然后重新奮斗 …… 近日,網絡短視頻平臺掀起一股 " 欠債風 ",號稱 " 負債百萬 " 的人,在街頭啃著饅頭,訴說個人負債后的勵志故事。
如出一轍的人設、段子,不假思索地模仿,讓人反胃。不出意外地,獲得流量關注后,推出打賞、帶貨、賣課 …… 一番 " 咸魚翻身 " 的勵志操作,讓觀眾感動得稀里嘩啦,紛紛 " 獻上 " 荷包。
(相關資料圖)
在短視頻平臺,我們不難發現,類似服務于資本的 " 流量模板 " 頗多,在一個模板成功后,會出現清一色 " 短視頻表演藝術家 ",衍生出多個雷同產品。
在知乎平臺,關于最討厭的短視頻段子,吐槽帖多達上萬個,這些短視頻在消費觀眾同情心、同理心的同時,也扼殺觀眾的信任度。
短視頻平臺上,一些情節堪稱離奇," 婚禮當天新郎戴著綠帽子,結果感動全村人 "" 我的子宮被切除,老公高興地跳起來 "…… 我就納悶兒了,為啥這些離奇經歷都找上你了?
由于隱秘性強,在這些 " 表演藝術家 " 面前,多數網友并不能完全辨別,如何鑒定真偽、抵制假冒,就成了難題。
如何破局?
一方面,相關平臺在設立一鍵舉報機制的基礎上,要重點關注、查處這一類 " 隱秘 " 型表演,降低群眾舉報門檻,提高舉報反饋效率;
另一方面,平臺還可以加強技術手段的監測,建立數據庫,發現同題材的作品,推行人工審核和機器審核并舉,一旦發現弄虛作假,刪除視頻、封號處理絕不手軟。
同時,網友們也要自覺增加自己的辨別意識和反偵意識,對虛構的情節,提高警惕,反手舉報。
日前,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,開展為期兩個月的 " 清朗 · 從嚴整治‘自媒體’亂象 " 專項行動,聚焦社交、短視頻、網絡直播等類型重點平臺,針對 " 自媒體 " 假冒仿冒、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,堅決打擊,從嚴處置。
目前在一些平臺,已出現一批 " 曝光小分隊 " 賬號,專門曝光那些抄襲相同模板、搞虛假人設,從而實現資本變現的賬號。這種群眾自發行為,也成為助力 " 清朗 " 空間的一股正義力量。
流量沒有上限,但是賺取流量的方式應該有下限。整治服務于資本的 " 流量模板 ",該出手時就出手。
現代快報評 + 論員 靈靈幺
(編輯 王鵬)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7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
頭條 23-03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