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你好,歡迎來到鋒評。此時此刻,鄭州跟很多城市一樣,正在經歷著艱難的時刻。不論你是誰,你在哪,我想,有一點彼此相通,那就是我們擁有同一個城市。老實說,每個人都不容易,因為疫情,有的人推遲了自己的婚禮,有人愁孩子上學,有人愁房貸壓力,有人愁生意慘淡。有的人失去了工作,有的人親歷了生離死別,和親人陰陽兩隔。
怎么辦呢?打開手機,發現一些人正在通過各種渠道發泄心中的不滿,很多評論已經不是批評,而是充滿了暴戾之氣。是啊,抱怨很容易,謾罵很解氣,可是,讓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,抱怨,對解決問題真的有用嗎?
我在大象新聞客戶端的“大象幫”上看到一件事:幾天前,鄭州市民李向波的母親,在老家意外摔倒,住進了開封縣第一人民醫院ICU重癥監護室。父親七十歲了,姐姐遠在廣州,他急的六神無主,向大象幫發出求助信息。他的求助被惠濟區、開封祥符區,袁坊鄉政府、開封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、開封縣第一人民醫院等多個部門看到了,于是大家團結合作,幫助李向波奔赴百里,讓他終于能夠親自站到母親的病床前。李向波見到母親的第一句是:媽,我回來了。
想象一下,在一個彼此指責的群體里,還能完成這樣一個母子相見的動作嗎?
李向波只是這個城市的一個普通人,類似這樣的人間悲喜,在大象幫的平臺上每天都發生著。不管你是公務員還是打工人,你是醫生還是病人,在大的災難面前,其實,我們都是普通人,回到家里,都會為明天會不會突然被封而焦慮,為家里的菜夠不夠吃而擔心。
面對復雜多變的疫情,我們要理解基層工作之難,也給他們一點時間改正提高。最重要的是,我們身處其中,已經不是旁觀者,而是親歷者,如果能力有限不能參與幫扶,但至少可以給每一個努力讓這個城市向好的人們一些鼓勵和掌聲。
知名自媒體“豫記”曾發布一篇這樣文章:當下的鄭州,最需要的是團結,而不是撕裂和誤解。是的,鄭州是我們的家,家里出了事,家里人最需要的就是攜起手來共渡難關,而不是相互指責和爭吵。
我們都在一條船上,鄭州這條船,不會也不能拋棄任何一個人。
我們是什么樣,鄭州就是什么樣。希望和信心才是這個時候最珍貴的。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2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
頭條 22-11-11